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延邊跨越趕超的強勁引擎——論貫徹落實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

當下的延邊,正處于積厚成勢、加速突破、跨越趕超的關鍵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是破解發展瓶頸、激活傳統產業動能的現實之需,更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實現跨越趕超的戰略之舉,是筑牢邊疆振興根基、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中展現“延邊擔當”的必由之路。
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指出,“搶抓機遇、應對挑戰、決勝全年,必須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并立足延邊實際,精準鎖定五大主攻方向:新能源產業要建鏈成群、新材料產業要加速布局、生物醫藥產業要做優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要集聚發展、醫美產業要破題起勢。這五大方向,既緊扣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質,又根植于延邊的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彰顯前瞻性謀劃、全局性考量、戰略性布局,將在傳統產業因“新”而活的基礎上,推進經濟結構因“新”而進。我們要堅持“實體經濟為基、制造業當家”的導向,在傳統產業升級上夯實根基,在特色優勢產業上優中做強,在新興賽道突破上搶占先機,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延邊跨越趕超的強勁引擎。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夯實產業根基上下功夫。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躍遷的方向,對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疊加、聚合、倍增效應。要準確把握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圍繞煙草、礦產、紡織服裝、木制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加快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積極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讓產業基礎更穩、韌性更強、活力更足。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鍛造產業長板上做文章。延邊有長白山的生態饋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是“豐厚家底”,也是“產業富礦”。要深挖中醫藥、人參、民族食品等產業潛力,向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價值提升要效益,將其打造成為支撐延邊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和“特色名片”。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上下功夫。新興賽道是延邊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戰場,面臨著做大增量、調優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洞察趨勢中找準方向,在創新驅動中提升實力,在優化生態中夯實基礎,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集群,以新興產業發展引領新質生產力形成。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級各部門要強化項目攻堅,對全會明確的重點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責任制落實”,確?!罢幸慌?、開工一批、投產一批”。要強化主體培育,旗幟鮮明地支持本土企業做強做優,熱情擁抱外來戰略投資者,尤其要聚焦全會部署的新領域、新賽道,著力引進一批標志性企業和項目。要強化要素保障,圍繞產業所需、企業所急,在用地、用能、資金、人才等方面創新機制、精準施策,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提供最優土壤。要強化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支持建設一批服務于重點產業的技術研發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生產線”。
越是在新舊動能轉換期,越要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我們要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全會精神,拿出新思維、新方法,選好新模式、新產業,奮力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氣象,為開辟延邊跨越趕超新天地注入澎湃“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