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市梨園街道河西社區優化基層治理體系,織密基層治理“針腳”——“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近年來,龍井市梨園街道河西社區將平安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創新推行“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至基層每一個角落。通過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在服務民生、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持續發力,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為轄區居民織就了一張堅實可靠的平安幸福網。
網格管理精細化 織密平安“防護網”
“張大爺,您家樓道的燈修好了嗎?”“3號樓西側的建筑垃圾,我已經聯系物業清理了。”每天清晨,河西社區網格員趙慧妮都會準時出現在責任網格區,細致詢問居民需求,認真記錄并及時解決各類民生問題。
在河西社區,像趙慧妮這樣的專職網格員共有9名。他們如同綜治中心伸向基層的“神經末梢”,承擔著政策宣傳、隱患排查、信息采集等重要職責。為充分發揮網格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河西社區制定了“一日雙巡、每周匯總、每月研判”工作制度,引導網格員第一時間發現并上報安全隱患和矛盾線索。今年以來,網格員累計發現并處置河壩指示牌倒塌等問題10余件,排查矛盾隱患30余件,推動社區安全管理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根本性轉變。
多元解紛聚合力 巧解矛盾“千千結”
“多虧了綜治中心的調解,我們樓上樓下總算能好好相處了?!碧峒凹抑新┧m紛的解決過程,居民栗女士難掩感激之情,連連點贊。河西社區綜治服務中心創新實施“三級調解”機制,通過“網格員初步調解、人民調解員深度介入、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撐”的分層處置模式,讓群眾訴求和各類矛盾糾紛“有渠道”反映、“有路徑”解決,形成了矛盾糾紛“全閉環”化解鏈條。
針對鄰里糾紛、物業矛盾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河西社區采用“嘮家常”的溫情工作法拉近與居民距離,在輕松氛圍中化解群眾“心結”。今年以來,河西社區已成功調解復雜糾紛23起,調解成功率達98%。同時,依托“百姓說事點”等平臺,將矛盾排查工作覆蓋至每一個樓棟單元,確保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切實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基層治理目標。
科技賦能提效能 提升治理“加速度”
“以前反映問題要跑好幾趟,現在動動手指就能解決。”居民們對“梨小二”智慧治理服務平臺贊不絕口。該平臺與龍井市“海蘭江e站”數字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平臺深度融合,社區居民只需上傳照片或發送語音反映問題,有關單位和部門便能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接單、街道派單、部門領單”的閉環管理模式,快速響應并解決群眾訴求。
截至目前,該平臺共收集社情民意120余件,提供民生服務110余次,成功解決突發漏水事件5件,整治環境問題10處,整改安全隱患30件,化解矛盾糾紛3件,辦結率達100%。科技賦能讓社區治理跑出“加速度”,居民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小網格映照大民生,細微處彰顯治理溫度。河西社區的點滴變化,承載著居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下一步,河西社區將以更高標準推進綜治工作,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在矛盾調解中彰顯人文溫度、在安全守護中體現治理力度、在便民服務中傳遞響應速度,讓平安建設的成果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體驗。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