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刊發吉林省委書記黃強同志署名文章: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黃 強
2025年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程,深刻闡釋了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重要貢獻和歷史啟示,再次宣示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極大鼓舞了黨心軍心民心、振奮了民族精神。在舉世矚目的盛大閱兵式上,戰旗方隊中的“楊靖宇支隊”戰旗迎風飄揚,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楊靖宇是東北抗聯的旗幟性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達對他的崇敬之情,感嘆“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里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其事跡震撼人心”,要求“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吉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大力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東北抗聯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銳意開拓進取,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一、充分認識東北抗聯的重要歷史地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東北抗聯的十四年浴血奮戰,就是這一歷史論斷的鐵證。
——東北抗聯的十四年浴血奮戰,是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矢志不渝抗戰到底的光輝典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泵鎸θ毡拒妵髁x的大舉侵略和國民黨政府的屈辱退讓,中國共產黨毅然承擔起抗日民族先鋒的重任,號召全中國工農勞苦民眾“一致動員武裝起來,給日本強盜與一切帝國主義以嚴重的回答”。九一八事變后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了中國第一篇抗日宣言,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戰爭宣言——《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發出了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第一聲怒吼,并派出楊靖宇、趙尚志等一大批骨干奔赴抗戰一線,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開展武裝斗爭,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先后經歷了反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三個階段。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東北抗聯各部配合關內作戰,發動大小戰斗數千次,給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擊。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東北抗聯配合蘇軍進入東北,迅速殲滅盤踞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周保中、馮仲云、李兆麟等分別擔任長春、沈陽、哈爾濱等12個大中城市的蘇軍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為我黨搶占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東北抗聯是我們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人民抗日軍隊,為全國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東北抗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執行黨的路線,即使孤懸敵后、步履維艱,仍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絕對忠誠。圖為東北抗聯騎兵部隊(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東北抗聯的十四年浴血奮戰,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生動詮釋。九一八事變前,面對日本軍隊的挑釁,蔣介石電告東北軍: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事變發生后,國民黨政府竟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東北軍除少數部隊外均不戰而退,導致東北淪喪,成千上萬東北同胞有家不得歸、有仇不能報。與國民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3年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名義發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東北盡可能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統一戰線,聚集一切可能的反日力量。1935年10月,紅軍尚在長征途中,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名義發布“八一宣言”,鮮明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底,作曲家張寒暉在西安耳聞目睹了東北流亡軍民的憤懣和悲痛,創作了飽含血淚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同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中國共產黨從抗日民族大義出發,多方斡旋力促和平解決。其間周恩來出席東北軍軍官會議,親自指揮大家同聲高唱《松花江上》,極大激發了東北軍軍官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抗日斗志和愛國熱情。中國共產黨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喚起了民族覺醒,凝聚了人民力量,使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中國人空前團結起來,“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1936年2月,直接領導東北黨組織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決定統一全東北抗日軍隊的名稱,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并以楊靖宇等人名義發表《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東北抗聯還是中國共產黨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和抗日游擊戰戰略方針的早期實踐者,楊靖宇被《救國時報》稱為“東三省第一個執行游擊戰術的人”。東北抗日斗爭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東北抗聯的十四年浴血奮戰,是中國共產黨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的有力證明。東北抗聯牽制大量日軍于東北,有力配合了全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有學者研究指出,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的6年間,日本關東軍傷亡達17.82萬人。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感慨,“要清除東北敵軍,非用3年工夫、10萬精兵不可”。1939年5月,日軍制造了向蘇聯挑釁的諾門罕事件。東北抗聯得到消息后積極開展游擊戰,僅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路軍就累計襲擊敵人109次、與敵交戰29次,使日軍不得不從諾門罕前線調回一部主力應對抗聯活動??箲鹌陂g,東北抗聯和朝鮮共產主義者緊密團結、并肩戰斗,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東北抗戰比歐洲反法西斯戰爭早了近8年,比太平洋戰爭早10年,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二、深刻感悟東北抗聯精神的豐富內涵
東北抗聯的十四年艱苦卓絕斗爭,書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氣貫長虹的英雄史詩,鑄就了“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的東北抗聯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紅色基因、激揚天地正氣,時至今日依然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彰顯了東北抗聯的鮮明政治品格。1934年后,由于紅軍長征及上海中央局遭到破壞,東北抗聯亦與黨中央失去聯系,但仍通過零星渠道獲取黨的文件并堅決執行,同時利用各種方法爭取恢復與黨中央的聯系。1936年,楊靖宇所部兩次發動西征,主動向黨中央靠攏。1940年,楊靖宇犧牲后,魏拯民領導第一路軍繼續作戰,他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雙目失明的孩提,東碰西撞,不知所從”??谷諔馉巹倮螅鼙V?、馮仲云向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委員陳云詳細匯報了東北抗聯斗爭歷史,并將中共東北委員會的組織工作材料及檔案資料移交給了東北局。1949年,毛澤東對東北抗聯作出結論性評價,“抗聯干部領導抗聯斗爭及近年參加東北的斗爭是光榮的。此種光榮斗爭歷史應當受到黨的承認和尊重”。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回憶說:“我也讀過不少中外戰爭史,看到過不少反法西斯斗爭的英雄事跡的報道,但是論戰爭的殘酷性、艱巨性,還沒有一個能超過東北抗聯的?!睎|北抗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執行黨的路線,即使孤懸敵后、步履維艱,仍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絕對忠誠。
——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蘊含著東北抗聯的深厚愛國情懷。195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當時名為東北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趙一曼》在全國公映,人們無不為趙一曼凜然正氣、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所感動。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31年毅然拋下幼子奔赴東北抗日前線。1935年11月,為掩護部隊突圍,趙一曼身負重傷,不幸被俘。在獄中,面對敵人的酷刑和屠刀,她毫無畏懼,臨刑前寫下遺書,告訴兒子:“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趙一曼在東北戰斗之時,她的丈夫陳達邦正在遙遠的巴黎負責《救國時報》印刷工作。這份報紙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外從事抗日宣傳的機關報,也是外界了解東北抗聯的重要窗口,印刷所用的漢字銅模是陳云幫助購買的。報紙在巴黎共發行152期,首期就刊登了楊靖宇等致關內的通電《東北抗日聯軍呼吁一致抗日通電》。在國土淪陷、國家危難之際,千千萬萬像趙一曼這樣的東北抗聯將士挺身而出、視死如歸,激勵無數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挺起了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民族脊梁。

2025年8月19日上午,以“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吉林省近現代史展在長春市開展,本次展覽分為9大展區、28個單元,展出1000余件(套)實物展品,使用圖片1200余張、數據圖表70余個,全景式講述自清代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吉林地區300余年的歷史風貌。圖為9月9日,觀眾正在參觀展覽“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內容。 吉林省委宣傳部供圖 李姣月/攝
——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展現出東北抗聯的大無畏犧牲精神。1929年,楊靖宇被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劉少奇派往撫順任特支書記。九一八事變后,楊靖宇先被派往哈爾濱工作,后到南滿工作,整頓了磐石黨組織和游擊隊,創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在武器簡陋、給養匱乏的條件下與敵人艱難苦斗。1940年2月,楊靖宇只身與敵人周旋5天后,在吉林省濛江縣(今靖宇縣)壯烈殉國,年僅35歲。犧牲前,有人勸他投降。楊靖宇堅定地說:“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敵人鍘下了楊靖宇將軍的頭顱、剖開了將軍的胃,想知道將軍在如此絕境中靠什么生存,結果發現胃里只有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日本戰敗投降不久,指揮圍捕楊靖宇行動的岸谷隆一郎剖腹自盡,他在遺書中寫道,“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1958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殉國18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敬獻了花圈。中共中央在悼詞中指出,“楊靖宇同志的英勇奮斗的一生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他對革命最堅決最勇敢,任何困難不能把他壓倒”。從1936年2月到1937年10月,東北抗聯先后編成11個軍,共3萬余人。到1942年8月,東北抗聯隊伍只剩下700余人。楊靖宇等抗聯將士在生與死的考驗中頑強御敵,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永遠為后人所敬仰。
三、努力推動東北抗聯精神煥發時代光彩
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90多年來,東北抗聯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砥礪前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使之成為鼓舞全省人民團結奮斗、推動吉林振興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
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間與敵人血戰了整整十四年,譜寫了愛國主義的英雄壯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革命歷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黨的建設的寶貴資源。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必須把牢理想信念“總開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必須把東北抗聯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持續增強干事創業本領,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吉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傳承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要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把東北抗聯的歷史發掘好、研究好、宣傳好,讓東北抗聯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要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嚴格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深入開展東北抗聯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統籌文物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進一步深化研究闡釋,全面梳理東北抗聯創建、發展和戰斗的史實,深入挖掘東北抗聯精神的思想內涵、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編撰出版更多權威著作。堅決抵制、徹底批駁歪曲東北抗聯歷史的錯誤言行,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進一步抓好教育宣傳,把東北抗聯歷史納入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內容,建設好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等黨性教育基地,運用好東北抗聯主題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初心使命、增強黨性意識。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講好講活東北抗聯將士的英雄故事,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種子。促進紅色旅游與冰雪游、避暑游、生態游、鄉村游等深度融合,精心設計“重走抗聯路”等紅色主題教育線路,用活東北抗聯歷史文化資源。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東北抗聯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辦好吉林省近現代史展,創作更多抗聯題材文藝精品,讓東北抗聯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們必須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圖強、自立自強,絕不讓屈辱的歷史悲劇重演。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全面振興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信仰,團結帶領全省干部和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苦干實干加油干,奮力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