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市涼水鎮實現仿生種植榛蘑 “長白首蕈”為興邊富民注入新動能
走進圖們市涼水鎮的榛蘑種植大棚,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朵朵色澤溫潤、長勢喜人的榛蘑如繁星般探出頭來,在菌床上“爭奇斗艷”。相鄰的晾曬大棚內,剛剛采收的榛蘑正靜靜地享受著陽光與風的撫慰,散發出陣陣獨特而濃郁的菌香……這片繁忙與生機,標志著圖們市在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長白山榛蘑首次實現仿生培植,并稱之為“長白首蕈”。

今年以來,圖們市涼水鎮聚焦產業振興,在榛蘑仿生種植技術研究上持續攻堅,相繼與吉林農業大學、長春農科院、延邊州特產中心等單位長期合作,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伴L白首蕈”的成功培植實踐,打破了長白山榛蘑長期依賴野生采集的局限,為邊境地區產業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路徑,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
此次榛蘑仿生種植試驗在涼水鎮成熟的靈芝產業園區內成功推進。項目共建設了20個標準化榛蘑仿生種植大棚,通過精心的培育和科學的管護,試驗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全部進入穩定采收階段,產品主要銷往東北三省,市場反饋良好,并帶動周邊30余人就業,展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推廣價值。
在經濟效益方面,單個大棚的榛蘑產量可穩定在500公斤至700公斤。按此規模,20個種植棚預計年總產值可達20萬元至42萬元,可實現“當年投入、當年見效”的高效產出,投資回報周期短,產出效率高,有效提振了農戶參與發展的信心。在種植技術層面,馴化后的榛蘑展現出多重優勢:其混合種植不易發生串種現象,對土壤土質要求相對寬松,且無需煩瑣的輪作便可連續種植5年至7年。這些特性顯著降低了日常管護的難度與長期生產的成本,為其規?;?、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白首蕈”的培植成功,是涼水鎮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抓手,將原本“靠天吃飯”的野生資源,轉變為了可持續、可掌控的富民產業。該鎮將加強“長白首蕈”種植技術的系統總結與模式推廣,強化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科技項目支持,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著力打造集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品牌銷售于一體的榛蘑全產業鏈。
同時,涼水鎮將深化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榛蘑產業與鄉村旅游、健康食品開發、文化體驗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穩定、實現興邊富民目標注入持久而強大的產業動力。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鄭阿敏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