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一家出口企業背后的新疆外貿發展密碼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謝慧變
10月29日清晨,霍爾果斯口岸在悠長的鳴笛聲中迎來新的一天。鐵路線上,中歐班列呼嘯西行;公路卡口,貨運車輛依序快通;換裝區內,機械臂精準起舞,集裝箱有序流轉……這片土地,處處跳動著新疆外貿蓬勃發展的強勁脈搏。
在這里,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億集團”)書寫了一段商業傳奇:出口額從2013年的5000萬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23億美元,11年間增長約46倍。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史,更是新疆積極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縮影。
智慧通關 提升口岸效率
“以前從五代國門出境需要兩到三天,現在只需要4到6個小時?!苯饍|集團副總經理張書麗深耕口岸貿易多年,親歷了霍爾果斯口岸通關效率的“蝶變”,她的感受也是無數外貿從業者的心聲。
作為一家以果蔬出口為主的企業,口岸效率直接關乎企業的生命線。過去,貨物出口環節多、耗時長,鮮貨損耗率居高不下。如今,隨著“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落地、7*24小時通關機制實施,以及農副產品“綠色通道”的開辟,果蔬出口實現了“提前申報、隨到隨驗、即驗即放”。
張書麗說,高效通關讓出口果蔬的“鮮度”大幅提升。整車果蔬在抵達口岸前即可辦結全部手續,最快6小時就能從霍爾果斯口岸運抵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整體時效提升50%,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平均每車次節省約100美元。
這場效率變革的背后,是制度創新與科技賦能的深度融合。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可提前為每輛車生成專屬二維碼,其中整合了車架號、發動機編號等關鍵信息。這張電子身份證實現了“一掃即過”,徹底告別了紙質單據人工申報的傳統模式。
“一系列措施使霍爾果斯出口商品車的整體通關效率提升近80%,口岸出境貨物作業流程減少60%,綜合成本下降約50%?!被魻柟菇洕_發區口岸管理局規劃建設科科長哈山鵬說。
對于這一變革,常年往返于中哈之間的“擺渡人”溫江感受最為直接。他常年駕駛中國制造的新車從霍爾果斯出境,交付至哈薩克斯坦指定地點,再乘坐跨國客運大巴返回。他說:“過去總要抱著一沓沓紙質單據排隊等待,現在通過手機APP提前預約,信息自動同步至海關系統。車輛到口岸后掃碼即走,全程只需幾秒鐘?!?/p>
“現在通關快,每個月能多跑幾趟,業務量上來了,收入也就跟著好了?!闭f這話時,溫江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
溫江的經歷,正是新疆外貿能級整體提升的生動寫照。2022年至2024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三大關口,以一年一個千億元臺階的速度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這背后,民營企業已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力量。據烏魯木齊海關2025年10月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新疆民營企業進出口值高達3673.9億元,同比增長23.4%,對全區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98%。
通道協同 構建物流網絡
金億集團依托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毗鄰的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也同步實現了能級的顯著躍升。公路的靈活高效與鐵路的運能強大相互補充,共同編織起一張貫通亞歐、輻射力強的立體化物流網絡。這張不斷加密的交通網,不僅提升了新疆向西開放的整體能級,也為像金億集團這樣的外貿企業營造了更具韌性、選擇更多元的國際物流環境,是支撐其業務翻番不可或缺的基礎要素。
10月27日下午4時,一列滿載日用百貨、電子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鳴笛啟程,駛往波蘭馬拉舍維奇。至此,今年經該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已突破8000列,較去年提前40天達成這一目標。
班列為何能跑出如此“加速度”?答案在于通道能級的持續躍升。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過整合“換裝+查驗”聯合作業流程,將入境返程班列的換裝時間壓縮至平均每列僅需2小時,整體通行效率顯著提高。這種系統性效率提升,優化了新疆的外貿生態,間接為所有外貿企業,包括以公路運輸為主的金億集團,帶來了更強的供應鏈保障和更優越的品牌集聚效應。
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站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說,自今年5月“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實施以來,口岸通關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進口貨物口岸通行時間由原來的2至3天縮短至16小時以內,降幅達70%;屬地出口貨物作業時間從6小時大幅壓縮至1小時,降幅高達80%。
今年以來,該口岸中歐(中亞)班列通行量穩步增長,日均開行數量穩定在27列以上。隨著口岸承載能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從日用百貨、機電設備到電子產品、農副產品,正沿著這條鋼鐵絲路,源源不斷輸往中亞與歐洲市場。它彰顯了新疆作為國際物流樞紐的綜合實力,吸引了更多國際貿易商關注并信任從這里集散的商品,從而為金億集團等本地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潛在商機和更堅實的市場信心。
在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站貨運車間助理工程師唐浩看來,每一列班列都承載著重要使命:“我們每天保障20多列班列順利通行,每一項調度指令、每一個設備參數都必須精準無誤。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p>
正是這份對精準與暢通的堅守,才得以支撐起高效運轉的物流網絡,為貿易增長注入持續動力。在霍爾果斯陸港國際物流園,數以萬計的貨物如積木般整齊碼放,蓄勢待發。上百輛外籍車輛中裝載的均為“中國制造”——既有大型電器,也有義烏小商品;既包括果蔬食品,也涵蓋基建物資與設備,整裝待發前往中亞。
“國外消費者在線采購的日用品,以跨境電商方式申報出境,當天即可運抵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約5天可達莫斯科。與此同時,紅色集裝箱滿載著境外優質糖果、餅干進入國內市場?!被魻柟龟懜蹏H物流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孫波說,這一出一進之間,正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生動對接的縮影。
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新疆與22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對非洲、西亞、拉美、中東歐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42.9%至108.8%不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占比達84.8%,市場多元化格局日益鞏固。
開放紅利 激活全產業鏈
口岸的繁榮不只體現在數據的增長,更真切地反映在企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的每一個細節中。
走進金億集團產品展廳,葡萄、柚子、番茄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一旁的企業保鮮庫里,工人們正忙碌地對同類產品進行打包、查驗,這批貨物即將啟程,運往哈薩克斯坦。
“依托口岸的通道優勢,越來越多新疆特色農產品正走向國際市場?!睆垥愓f,我們集團的業務量也從原來每天出車20多輛,增長到如今近200輛。
乘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2024年,金億集團出口額達23億美元。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參與特色種植,實現每畝地年均增收超過1000元。
開放紅利也推動著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在霍爾果斯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的溫室里,櫻桃番茄掛滿藤蔓,果形飽滿、色澤鮮亮。
“我們引進荷蘭智能種植技術,通過電腦精準控制溫度、濕度等參數,并以椰子殼作為栽培基質,種出的櫻桃番茄糖度達11度,在新疆市場供不應求。”霍爾果斯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偉說。
溫室大棚內,管理人員馬磊正仔細清理番茄藤蔓上多余的側枝?!斑@樣才能保證養分集中輸送到果實?!彼忉?。談起現在的工作,馬磊臉上漾開笑意:“以前在家種玉米、小麥,年收入頂多3萬多元?,F在成了農業技術工人,月工資就有5000多元,收入翻了一番不說,還學到了智能種植的真本事——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
馬磊的經歷,是新疆從“通道經濟”邁向“產業經濟”進程中萬千勞動者的縮影。在這一轉變中,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推動區域產業升級的關鍵引擎。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新疆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值1553.4億元,占全疆外貿總值的39.5%。
從公路口岸30秒完成通關驗放到中歐班列提前40天突破8000列,從企業出口額增長46倍到農戶實實在在的收入——霍爾果斯的變遷印證著一個發展邏輯:當“通”的效能轉化為“產”的動能,開放就成為區域發展最強勁的引擎。在這場跨越千年的開放實踐中,金億集團的故事不是終點,而是更多奇跡的起點。



